Video RecordsBackground of Bamboo ProjectPress Release for Bamboo ProjectAbout Jeff Dah-Yue ShiMedia Exposure

全方位中国设计
竹计划创作背景

石大宇「竹计划」:回应时代问题,履行社会责任

竹,作为一种材質,对应自然与当下生活方式,应用范畴有无限潜能。
竹地板与节能LED结合,形成新的绿色建材;竹纤维的韧性与弹性,
构筑坚实具防震效果的竹房;内部陈列各式竹制生活设计物件,
是当代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竹工艺潜能的例证。


一、竹与中国文化

一方土地上的气候、地理环境、文化传统影响了人的生存方式,设计也因应这些因素而生,在生活的方方面面
中体现出人与自然互动、融合传统的智慧。中国南方的水土气候适宜竹子生长,是盛产竹子之地,自古以来,
先民将其作为建筑、家具、容器甚至是艺术品的材料加以运用,竹工艺的历史源远流长。

由于取材方便,竹子在中国古代社会就被用来制成各种生活用具。湖南高庙文化、浙江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中
有竹席与竹篮,是古代竹工艺存在的证明。根据史书记载,竹材在西周时期开始被大量利用。在中国绵延的历
史中,手工作坊提供了人们日常所需的家具、器皿等生活用品:竹椅、竹床等竹家具;竹篮、竹筛等编织类器
皿;竹根则被雕刻成笔筒等工艺品。

从唐宋时期的佛教绘画中可见以竹制作的四出头官帽椅、脚凳等竹家具。明清是传统竹工艺的鼎盛时期,文人
墨客们爱好以雕琢精美的文具装饰书房,竹雕刻工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,以竹雕笔筒为例,竹刻名家将文人
画中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亭台楼阁等结构再现于笔筒表面,表现出当时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,也使竹雕工艺
的实用性转化为供人鉴赏、收藏的艺术品。清代的纪晓岚、清末民初的吴昌硕都是集书画家、竹雕收藏家于一
身的名人。

竹子更是历代文人寄托满腹理想的载体,因其根固、空心、挺拔、有节、常绿耐寒等特徵,苏轼写道:”宁可
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”;白居易更将竹子比拟为贤者,称颂其”固以树德、直以
立身、空似体道、贞以立志”。

由以上所述可见竹子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角色,既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物件,具有实用功能;也形塑了审美
方向,具有艺术价值;更成为思想上的灵感源泉,传承文化并肩负教育的任务。

 

二、21世纪:“中国创造”的转捩点

19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,以机器代替人工,在制造模式、效率、产量等方面带来全面性的产业变革;20世纪继
之而起的〝绿色革命〞,改革农业技术致使粮食增产,虽然解决了人口压力问题,,却造成化肥、农药的大量
使用与土壤退化,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。

工业革命以降的发展模式依靠消耗大量资源而立足,温室气体不间断排放的结果,造成全球暖化、气候剧变。
研究显示,目前地球资源的耗竭已超过5成,科学家预估至2030年需要两个地球的资源来满足人类需求。

因工业革命而生的工业设计,也直接地参与了地球生态的破坏。我们的发展模式正从高能耗往低碳经济转变,
所以工业设计的定义到了21世纪,理应做适当的修正。我们必须认清,单向满足人类傲慢的科技,是不可
持续的。  

20世纪末,因工业革命的后续发展取得科技发展先机的欧、美、日已开发国家,拥有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学、
殖民跨国经营经验的优势,早静悄悄地向古老文明国家取经,研究古老文明中传统民艺和传统工艺的古老智慧
之经。为什么?

虽然西方的工业设计发展满足了人类的生存、生活品质的需求,但其侵略性的本质,无法对应自然,严重地破坏
了生态环境。与自然取得和谐,就是环保。传统工艺中所用的材料多半是天然的,备料的方式也顺应大自然,
工法多半是手工或半自动化机械式的。

最重要的是,传统民艺和工艺淳朴、谦逊、平和、感性、合理、不去忤逆大自然。中国哲学思想“敬天”追求
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和谐,不去骄傲地认为人可以超越大自然、人定胜天。这样的哲学观虽是老生常谈,但它
正是我们体现“中国创造”在21世纪立足全球语境的珍贵文化资源。

如今“感性价值”的设计方向,认为设计“满足心灵”的需求,能创造高附加价值;而“满足功能”的需求,则仅
能创造低附加价值。工业革命时期前的传统思想与工艺,曾被我们认为过时、不愿去回顾,而我们一直按照
西方的设计发展路径走。到了21世纪这个转折点,面对生态破坏现况,我们需要一套可持续发展、根植于中华
文化的设计观,传统思想与工艺正是其活水源头,如此才能跨越文化界限,与其他文明的设计观交流。

 

三、竹房外观:传统竹工艺精神的体现

为了回应可持续发展设计观的需求,我以竹计划来验证前述观点。本展场的所有展品皆以竹子为材料,尽可能
地不去使用化学合成材料,搭建竹房结构时,也以麻绳辅助固定。

有一种傲慢的建筑师思维:设计建筑是为了争奇斗异,夺取目光,不仅如此,还要在此建筑上铭刻自己的印记,
使自己的声名借此硬体勃发,久远地存在于当地。为了延长自身的精神存在,他们想尽办法做出各种造型,
尽管此建筑并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、生活方式相对应。

“竹计划”尽可能地不去使用化学合成材料,搭建竹房结构时,也以麻绳辅助固定。

我并非建筑专业,但反对这种观念模式,于是运用一种逆向的思维来构成竹房,营造一个卑微的建筑/空间。
〝卑微〞意指不采用上述傲慢的想法,去建造颂扬声名的载体,相反的,我希望一个略懂竹特性、竹工艺的
人看到竹房,会产生亲切感,进而认为这是他也能搭建出来的建筑,不需要拥有设计师的能力与天份。

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为竹房的结构作理性的计算,其中涉及到竹、木、电、组装等各类工种,还是要秉持谦虚
的态度,刻意用设计的能力,掩饰掉所有人为算计的痕迹。费尽心思把复杂的内涵简化,让一般观者可以看懂,
甚至感觉到这一点也不难,而非令人望而生畏,认为需要高科技或技术含量,自己无法做到。



竹屋模拟效果图 - 正面



竹屋模拟效果图 - 侧面

我刻意地把竹屋設計为接近自然界的造型,参观者甚至一进到展场就能闻到竹子的清香,但事实上它还是不属
于自然,是人为设计的结果。如此两相对比,代表人的智慧有限,再怎么样模仿也胜不过自然的创造力,因此
不应该傲慢,要将设计能力与天赋收敛地表达出来,这样的作品才能使现代人的心灵获得满足与慰藉。

竹房以自由编织法形塑其外观,形成如刺猬状的有机造型,这就是将传统工艺运用到当下的设计。竹材的备料
多所讲究,采收竹子应于农历中秋至春节之间,这段期间竹产地的气候较乾燥,竹子的含水量低、糖分少,
不易遭虫蛀,这样的讲究对应的是节气,是敬天、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。



竹屋模拟效果图 - 立体透视

砍伐竹子不能把根刨掉,而且要选四或五年生的竹子,因为这是质量最好的竹材料,做出的物品经久耐用。
要知道竹子的粗细与年岁并无对应关系,所以采收时要依赖种植者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,选择正确的年份,
此次的竹房需要特别直的竹子,也仰赖选材者的智识。

为保护表面的竹青,采收者砍完竹子后将其包裹,再拖运下山,这是珍视大自然孕育出来的材料,不让人为的
采收破坏其美丽;这是备料作法,体现了传统工艺谦虚、平和的精神。

我在此以竹为题材,仅为一种示范或尝试,不同种类的传统工艺有其对应自然的方式,跟竹子是可以类比的,
而这一套想法应该备重新审视、讨论,并运用对应自然的科技,发展属于中华文化思维的设计观,进而将其
分享给其他国家,与其他文明的设计思维相互激荡。

与树林相比,竹子的生长速度快,树木需要百年或数十载的时间才能成林,竹子仅需要数年就能成材。竹子是
拥有众多枝叶的常青植物,枝叶能阻截降雨对地表的直接冲刷,它的根状茎在表土层形成绵密的网路,具有促
进水土保持、涵养水份的功能。相较于同等面积的森林,竹子的排氧量与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35%,以竹
代木,对于减低碳排放将是很大的功劳。

国内的天然灾害如洪灾、地震频发,而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的现象,增加生存的不可预测性。在灾害频仍的
地区,现存的房屋若因无法抵御而倒塌,可以利用竹材,快速地搭出临时性房屋,2008年的汶川地震,就有此
实践。在美国与法国,已研发出全然以竹为建材的房屋,可以抗震、防风灾,并取得了国际认可。

 

四、走进竹房:回应时代问题,履行社会责任

设计多半是为他人而做,所以应以利他为优先,而非利己。设计者本应肩负社会责任和社会良心,所做的设计要
对人类、文明、自然有所贡献。走进竹房,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业的结合:竹地板与LED,此结合形成了
一种新的建材,目前相关技术已成熟,后续可直接进行生产。

从2005年开始,世界各国的政府相继出台停止贩售白炽灯泡的政策,目的是鼓励高能效的替代方案,如省电灯泡
和LED,欧盟国家、瑞士、澳大利亚从2009年开始实施阶段性停售计划;家饰家具公司宜家(IKEA)在美国的
店家,甚至走在国家政策之前,2011年起就不再贩售白炽灯泡。

竹地板与LED产业早已各自存在,作为设计师,思考节能与环保的时代课题,主动地把这两种产业结合在一起,
实验、体现出一种新的可能性。如果不开灯,我们看到的就是由三种不同色阶组成的拼花竹地板,只有在需要
的时候,才打开光源让科技进入生活,而LED会从指定的区域通过竹皮透出温润的光。

传统光源无法做到竹计划中灯光明灭的效果,LED则轻易可以做到,既可以立即点亮,也不怕重复开关而影响
使用年限(节能灯最怕重复开关,寿命会降低一半以上)。

竹地板与LED产业早已各自存在,作为设计师,思考节能与环保的
时代课题,主动地把这两种产业结合在一起。

竹地板与LED的搭配可以千变万化,在这个极简的空间,除去不必要的灯饰,以更加节能的方式发挥相同照明
效果,生活空间也随之增加。在展场中具体而微地呈现两者的结合成果,其实这可以再被放大、应用至所需的
空间中,无论是四合院落或是现代住宅。

这是我以〝竹〞为发想起点,回应现代生活的环保问题,而发展出来的全新解决方案,奠基于提出属于中华文化
设计观的脉络,呈现“中国设计”的样貌。

竹房内展出以竹为材料的生活设计品

在竹房内,展出以竹为材料的生活设计品,其中多项展品获得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、德国iF产品设计奖的殊荣,
参与“竹计划”的设计师包括:朱志康、周育润、陈俊豪、廖柏晴、张释文、Konstantin Grcic;
我所设计的《椅君子》、《椅琴剑》也在其中,前者发挥竹材的韧性与弹性,形似〝君〞字,后者则是受
台湾曾繁盛一时的竹剑产业所启发。

设计师运用竹的特性,将有价值的传统工艺加上当代的设计观,运用能与大自然对应的环保技术,把无法融入现在
生活、已走入历史的传统民艺和工艺,赋予新的存在意义和生命,重新带回当下的生活中合理的使用,这些作品
的展示是以上思维模式的最好例证。

竹房加上竹房里面陈列的设计作品,能与人当下的生活方式、文化传承发生对应的关系,在与心灵对话的同时,
也呈现了设计在产品、空间、建筑、艺术、平面等各向度的创造力。我认为设计是以愿望、善念、智慧、人生
经历、常识、好奇心,对应自然,探索当下和未来,人类生活中各层面问题的企图。希望这个肩负社会责任、
追求利他的竹计划,能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有所贡献

回页首

媒体联络人:杨文婷 Win 010-8440-7909  1510-1581-037
info@dragonfly-china.com

图文如蒙刊登,请注明由北京清庭设计中心提供。


Dragonfly Design Center
www.dragonfly-china.com

北 京 清 庭 设 计 中 心

100028 北京市 东城区 东直门外香河园街1号 万国城12号楼30层03单元 Tel: +86-(0)10-8440-7909